查看原文
其他

假期读了两本好书

也谈钱 也谈钱 2021-11-10

放假期间读了两本书,《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作者都是吉姆·柯林斯。

这绝对是我读的最一波三折的书……

本来我在读段永平问答录,发现这两本书总被提到,而且赞誉很高。我就打算先读完在回来看问答录,好明白大伙都在聊啥。

结果头几章就看不下去了,讲的都是企业管理。可我又不做管理层,也不创业,还不炒股,这能对我有啥用?果断就放弃了,接着看问答录。

然后就看段永平和各路网友继续换着法讲这本书的感悟,我又被说动了 ,想着既然段永平这么喜欢这本书,肯定有东西,硬着头皮啃吧。

没想到真有意外收获,我读到了一个之前没有想过的视角。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不也就是一家公司吗?只不过我们一个人扮演了大部分角色。而且生活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活着,赚钱,改善,追求价值……

所以我把这两本书改当人生指南读,越读越上头,读到了很多颠覆的东西。

作者在书里列举了很多企业经营的迷思,对我们个人也有很大启发,我挑两个给大伙分享一下。

……

公司不是靠高瞻远瞩的伟大构想成长起来的。

驱动一家公司成长的是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和挑战性的目标,而不是宏大的战略规划。

书里举了个比较代表性的例子,材料巨头 3M,“他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明天会发明出点啥”,但 3M 内部鼓励创新的价值观,允许员工用 15% 的时间去尝试各种他们感兴趣的新机会,确保 3M 总能有新发明。

然后我又想了想身边的例子,腾讯刚刚起家的时候肯定也没构想出后来的微信和游戏产业,马云刚刚创业的时候也没规划出支付宝和移动支付。这些其实都是后来才出现的机会,而他们顺利抓住了。

要说做战略规划最牛逼的,反倒应该是欠 122 亿的乐视……

生活也一样。

我们喜欢做年度计划,但有多少人是完全靠年度计划改变人生的呢?

我们常说「让明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一点点」,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下面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让昨天更差的自己做的计划限制明天更好的自己?

做计划就跟开车导航一样,只要确定是驶向目的地,有没有开在原定的路线上并不重要的。

《基业长青》有个给企业参考的观念:固守核心、刺激进步。

固守的是公司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而组织结构、做事方法、战略规划甚至文化和目标都是需要变化的。

对个人不也一样嘛,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奔头更重要。

……

基业长青的公司不需要杰出而且眼光远大的魅力型领导者。

造钟,比报时重要…… 我们发现,没有证据支持伟大领袖在高瞻远瞩公司必要的成长塑造期间是重要因素的假说。

基业长青的往往是那些不需要伟大领袖也能持续运作的企业。

同样的,我们也不用让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全才也能过好生活,反过来建立一套普通人不花啥精力也能做好的系统或者方法就好了。

这个思路放在各个领域都好用,优先考虑的不是如何精通新领域,而是如何绕过问题,如何在经验有限、精力不足的情况下也能解决问题。是不是还有点像投资躺赚的哲学 

……

很多道理在各个领域之间是互通的,说到底讲的都是两件事儿——我们(企业)如何进化,我们如何跟他人合作(企业里的人如何相互合作)。

读完这两本书我发现这些写企业管理的书反而比给个人看的励志成功学读起来更带劲。

一来这些书的目标读者往往都是企业高层,眼界、理性都高于普通人,他们会更挑剔,更难被煽动。想打动他们,书里得有东西。

二来,他们需要好内容,也有资源去资助这些统计和研究,反过来促进了内容质量。

又拓展了一个躺赚捡便宜的读书新思路 ✌️

PS:如果大家想看这两本书的话,也推荐一起看看之前很火的张磊那本《价值》,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